
共14张。导入新颖,深入浅出,适度拓展。附配套教案。约2760字。
《归园田居》教案
张京辉
一.教学目标
1.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
2.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3. 通过后代对陶渊明的评价,全面认识陶渊明的归隐。
二.重点难点: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全面认识陶渊明的归隐。
三.预习:(1)、了解作者,能作简要介绍。(2)、思考“归”的含义,从何处归,为什么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归纳出作者归后的所做,所闻、所感。(3)、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的归隐?(4)、如果以下列作文为题,你能联系到陶渊明吗?(每个同学写一小段100字左右)①“必须跨过这道坎”、②“忘记与铭记”、③“诗意地生活”、④“位置与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周杰伦是很多同学崇拜的偶像,陶渊明是1000多年前的古代诗人,他们两人之间会有交点吗?有的!2008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3月2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时下,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在最近一次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竟出现了24次。一个流行歌手,天天用歌喉轰炸着我们的听觉神经,被引用的次数依旧不如1000多年前的陶渊明,足见陶渊明的影响力之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走进他独特的精神世界。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归纳。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41岁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也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财富。
(三)分析诗歌:
(1)配乐朗读,学生活动。
(2)题解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