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最新成果——“本色作文导写”理论体系及实践意义评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15 20:35:0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40个字。
  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最新成果
  -------“本色作文导写”理论体系及实践意义评介
  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赵绍军473000
  摘要:“本色作文导写”是以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刘济远教授为主并经过长期研究实验之后所创立的一个关于作文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本色作文导写”体系主张学生作文习作要体现“生命本色”、生活本色“和“生态本色”,认为作文可“导”不可“教”,而教师的“导写”活动应包括以习作过程为纵向的“前导”、“中导”和“后导”的“全过程参与”和以习作空间为横向的课内外、校内外的“全方位导写”以及把写作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的视、听、做、思、说、读、写、评、改、交流、发表等认知、思维与表达行为相结合的“全要素导写”等方面。
  关键词:本色作文;三本色;全程导写;实践意义
  2008年7月13日至7月18日,“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全国本色作文专题研讨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会议围绕“本色作文导写”理论与实践问题,部分专家学者做了精辟而深刻的学术报告,并组织来自湖南、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关于“本色作文”教学问题的论文交流、观摩课、赛课及说课活动,从而充分彰显出“本色作文导写”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并对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将产生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一“本色作文导写”的理论精髓
  “本色作文导写”理论体系主要由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教授刘济远同志和以他为主持人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本色作文导写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所创立。“本色作文导写”起初作为一个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之后,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即“本色作文导写”体系。“本色作文导写”体系精髓主要包括三个理论层面:
  第一, 作文可“导”不可“教”。
  “本色作文导写”理论深入分析了网络背景下习作主体“虚无化”、习作内容“空洞化”、习作形式“模式化”的“三化”倾向和与之相对应的“无我”、“无物”、“无个性”的“三无”作文特征,认为形成“三化”、“三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单纯的语言形式训练课去教,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授予而轻习得,重模仿而轻创造,重应试而轻素养。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文化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与其生活、劳动、思维、认知活动密切相关,与其成长密切相关。在这种创造活动中,他们不仅习得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传承人类文化活动信息,而且还可以形成主体人格,获得自身新的文化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应根据青少年生活实际及其作文心理规律开展“导写”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描写鲜活地生活和真实的生活感受。
  第二, 导写目标的“三本色”。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存在着的“失语”(即学生主体个性话语的丧失)现象,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是习作中青少年个性本色的丧失。因此,本色作文导写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回归作文的“三本色”,倡导作文写作的自主性、真实性与原创性。“本色作文”要求习作者从自身习作写的起点出发,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即怎么说就怎么写),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