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10字。语文教育叙事全面的介绍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做法和体会。共17页,适合初中老师参考,内容真实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如何结合课文阅读进行写作训练
2008年9月4日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如能巧妙结合,定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介绍几种结合教材阅读进行写作训练的简便方法。
一、局部补写。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写出相应的内容,为课文“添光加彩”。可以为议论文补出合适的论据,如名言、事例等。可以为记叙文补写合理的情节或者细致的描写。可以给叙述性的段落补上议论性的起始句或终结句。可以在两层内容之间补上过渡句。可以把概括性叙述补写成具体的描述。例如为《谈骨气》一文中的三个事例各补写一句名言,为《孔乙己》一文补出孔乙己如何遭丁举人殴打的情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补出塑雪罗汉的具体情境,在《春》中补出一幅“春耕图”,等等。补写时,既要紧扣原文中心,符合人物性格,又要大胆发挥,合理想象。 二、对句仿写。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句式优美、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仿写,学会如何灵巧地用句组段,对写作很有好处。可以仿照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去写,可以仿照先总后分、正反对比、由果及因等段落去写,总之,就是学会借别人的瓶子装自己的酒。
三、换序改写。打乱原文的顺序,按一种新的顺序重新组合,既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比较原文与改文的优劣,理解不同思路的好处。例如《枣核》一文,作者从朋友来信要枣核写起,接着写朋友收到枣核要种在后花园里,进而写朋友为什么要种下枣核。我们可以倒过来写,两相比较,前者富有悬念,引人入胜,后者来龙去脉更清楚一些。再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我们可以先写皇帝裸体游行,再回过头来叙述缘由。
如何在阅读教学上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及创新精神
2008年9月8日
阅读,按习惯的分法,分为“泛读”、“精读”。但教师在处理这两个环节尤其是“精读”环节上,往往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早已拟好的答案,或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猜谜”,最终去得出“谜底”。客观地说,这种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但如果过于泛滥,结果就是牺牲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辨能力,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鉴于此,如何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语文课堂阅读环境,让师生互动,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闪耀着智慧与思想火花的课堂。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让学生产生创造力,教师就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理想,有情感,有独立的人格,也有主观能动性;并且认识到由于学生人生历程、知识积累、性格爱好、心理机能等方面的不同所带来的认知层面的差别,同时在客观上承认这种差别。所以教师在确立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方式上就大可不必整齐划一,更无须一切代劳,而应更多地给他们提供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探索新方法、得出新结论的健康而肥沃的阅读土壤,给学生一个广阔而崭新的阅读思维空间。
那么,怎样进行开放式课堂阅读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淡化阅读标准,寻找阅读构想。所谓淡化阅读标准,就是去掉“惟一”的“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掉阅读束缚,让学生纵横驰骋,捕捉稍纵即逝的阅读灵感;所谓寻找阅读构想,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建立阅读框架。这样做是为了激励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学生从收集事实到运用想像力进行推想开始。
送他们一个微笑
2008年9月10日
每天早晨听着学生喊“老师早”时,总是点点头,或是回一声“早” ,习惯了也觉得很正常、很自然。可那一天让我感觉却不一样,我正在办公室里扫地,从走廊的东面跳跳蹦蹦地过来一位女生,圆脸蛋大眼睛,个子不高,边走边和同学说笑着,经过办公室门口,冲着我甜甜地喊了一声:“张老师,您早!”还恭恭敬敬地敬了个队礼。“婷婷,你早!”我直起腰朝她笑了笑。“张老师,你笑得真好看!”“哦?真的吗?”“是呀!”她嘿嘿嘿地边笑边走向教室,笑声甜润快乐。
反思: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笑的资本,微笑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的乐趣,微笑能使我们解除隔阂,微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微笑给人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