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有效教育”的新理念设计本课件,画面优美,设计新颖,知识点落实到位,趣味性强。附配套学案,约4750字。
《长亭送别》学案
设计者 自永军 学校 弥渡二中 时间 2009.2.14
学习达成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和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3.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4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刚才听到的曲子是柳永的《雨霖铃》,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怎样的一种离愁别绪?同学们我要告诉大家有一种目光,直到分手时,才知道是眷恋;有一种心情,直到难眠时,才发现是相思;有一种感觉,直到离别时,才明白是心痛。“离别”,一直是古今中外的一个恒久的话题。那么就我们再一同走近王实甫,去体验莺莺和张生的刻骨铭心的别离吧!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投影: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读
1、通过简单问题,预热课堂。
本折戏中特定的空间?(长亭)特定的时间?(秋天)特定的时刻?(送别)
2、课文演绎一个缠绵悱恻的“秋天的离别”,请围绕话题,品读曲词,走近莺莺的内心世界,并探究景物的特征。
请同学品读课文中的曲词,讨论在这特定的时空交织之处,莺莺有哪些复杂的心情?
1、离愁别恨
([上小楼]中“昨日成亲,今日别离”,“成亲时难别亦难”依依惜别贯穿全篇。)
2、埋怨不满
①从哪可看出莺莺的埋怨、不满?
([朝天子]中“蜗角虚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