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6张,介绍了时评写作的四种方法:探究原因法、探究对错法、解决问题法、反思教训法。每种方法有实例分析,也有构思示例和构思训练题,实用性强。含配套教案,约11870字。
时评写作
佛山顺德龙江中学田乃林
一、时评概念
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它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二、时评常用的写作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引用材料:1-2自然段,150字左右;
(二)分析材料:2-3自然段,200-6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400字左右;
(四)结论:100字左右。
例文1:投入8500亿保障新医改实施能否奏效
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初步测算,为保障该医改方案顺利实施,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2月11日)
(引用材料:政府为保障医改将投入8500亿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这句话来形容新医改的出台再合适不过了。从方案征集到先后10套方案陆续出炉,再从《征求意见稿》的酝酿形成、征求意见,到现在正式通过、即将公布,医改之路可谓坎坷漫长。不过,随着近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履新担任卫生部党组书记,标志着中国新一轮医改将正式迈步。
国家对新医改拉动内需的作用寄予厚望,认为能移开压在民众头顶上的医疗“大山”,解除消费者当前和长远的忧虑,从而释放其消费活力。而从网上的一些反应来看,不少民众对8500亿也信心满满,认为只要政府增加了投入,实现了“全覆盖”,医改就成功了一半。但不得不说,这种看法过于乐观。
(分析材料:补充说明新医改方案出台背景,分析新医改前景,提出自己看法。)
政府部门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数据显示,目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到6%,而国际上许多不发达国家的投入也多超过7%,发达国家更是达到15%—20%。卫生部2008年5月公布的《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在2006年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占18.1%,社会卫生支出为32.6%,个人卫生支出是49.3%。而在1980年,这三者的比例依次是36.2%、42.6%和21.2%。从数据可以看出,个人与社会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远远超过政府的投入,而且差距还在放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个人支出直线上升,也就是常说的“看病贵”。此次政府部门计划投入8500亿,既是补欠帐之举,也是对民众要求减轻医疗负担的某种回应。不过,这笔欠帐实在太多,难以计算,不是一时的投入就能全部解决,需要政府财政持之以恒地投入。
管办不分的医疗体制也会无谓损耗政府投入。一直以来,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一直宠溺有加,就像父亲与长子的关系一样。这样公立医院垄断几乎所有的医疗资源,机构臃肿,冗员庞杂,且服务不佳,价格居高,监管松散,效率低下,这也是造成医患矛盾,产生“医闹”的根源之一。要让8500亿真正发挥效力,管办分离势在必行。将公立医院纳入市场竞争,使其医疗服务透明化、公开化,这样才能确保资金使用落在实处。强调公立医院的市场性,并不是放松政府职责。卫生行政部门依然要严格监控、规范市场,既能有效杜绝价格虚高现象,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还可拿出更多资源投入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突发事件管理中去。如果医疗服务体系的治理模式不能完善,那么,比8500亿元更大的投入也可能难以见到预期的成效。
(联系实际说理:医改增加投入成功一半不容乐观原因有二,一是政府部门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二是管办不分的医疗体制也会无谓损耗政府投入。)
医改目标说起来很简单:让人们“看得起病,放心看病”。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付出艰苦努力。政府掏出8500亿,还只是第一步。新医改方案中,提出5大改革重点: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脉络已现,下一步8500亿能否奏效,就看政府部门的智慧了。勿忘一条原则:一切以民生为念。
(结论:要实现医改目标还需努力,要一切以民生为念)
三、时评常见的构思模式
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做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很多思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