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30个字。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初探
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学朱双琴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中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知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作文教学在激趣、选材、指导、批改、讲评等五方面的对策。旨在寻找适合大面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让全体学生都能用精美文章展现人生体验,让作文实践成为全体学生挥洒健康个性的天空。
[关键词]:作文、问题、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里笔者不拙简陋,姑妄言之,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从而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问题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只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因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分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
问题三、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一次的统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