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80字。
关爱生命: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价值诉求
浙江省富阳市场口中学肖钢
[内容提要] 教育因生命而存在,生命的成长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因此教育应关乎生命、尊重生命、指导生命。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离不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背景。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话语教学,就要深入理解一定生命世界里的生命言语,从而领悟言语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趣,终而促成生命的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还应该尊重生命主体,培育学生的言语个性。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学生的生命意志,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促成学生的生命表达。这些生命价值诉诸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深入客观生活世界、深入文本世界、深入创造世界,与真实生活对话,与生命主体对话,从而真正做到“以情驭言,以言传情”,用所学规划人生发展,指导实践生活。
[ 关键词] 生命教育对话语文教学价值诉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他们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和把握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健康水平。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咨询热线统计资料表明:现在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漠视。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命认识不深,不懂得珍惜生命;生命情感匮乏,不懂得尊重生命;生命意志薄弱,不敢面对挫折;生命体验不足,不懂得服务生命。这些现象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否认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这种形势下,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学就应努力围绕学生的生命世界和精神追求展开教学,应关爱学生生命质量和生命追求,努力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在生命实践活动中创新生命形式,提高生命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是有教育的生命,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与教育之间是和谐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然而现实教育并没有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使命,相反,无论是从当代教育价值的取向来看,还是从这些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来看,当代教育都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并且严重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与异化。这种异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召下,当代教育过度地追求和崇拜知识,造成了知识对人的遮蔽,人们在科学知识所编制的世界漫游,游失在科学世界,脱离了生活世界,迷失了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造成了精神的荒芜;二是当代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异化:教育将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惟一目的,忽视了生命过程的体验,压抑了生命力的活力,扭曲了生命的意义。
这两个方面具体到语文学科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