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80字。
《兰亭集序》教案
彭爱明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自然成诵。
2、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强调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2)提出疑难问题。
课时:两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引入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字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总共324字,在他的神笔下,个个“飘如游龙,矫若惊龙,”他就是王羲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其实这篇书序也是散文佳品,下面我们便来领略其文之美。
二、引导学生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
1、学生读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时代背景。
2、释题:
这篇序中提到的兰亭集会中参加的人有谢安、孙绰、支遁、王羲之、王凝之、王徽之等41人参加。他们在宴乐中诗兴大发,赋了大量的诗,最后由王羲之为这些诗作序,即《兰亭集序》书法帖名叫《兰亭序》。
三、朗读及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用心体会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注意重要字词的读音。
2、请男女生分读一段,体会内容层次。
3、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四、情感线索
1、点击分析拓展一,《古文观止》中吴楚材的评价:(见自学助学材料)
“当时(东晋)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