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 资源简介:
约8800字。 第三单元教案
四川省华蓥中学 彭爱明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构思技巧。
2、了解并学习说明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3、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学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科学知识的普及,国民科学意识和水平的的提高,更是一个国家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准确、通俗地宣传科学发明、科学知识,这就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科普文章。人类对自然、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而自然又是复杂和充满奥秘的,所以,能将自然的一些规律告诉人们,也能加快大众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科普文章,介绍自然、社会规律的文章就是说明文。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高中的说明文单元。高中共有两个说明文单元,一个是对关于自然、科技文面的自然科学文章,一个是关于社会、人文方面的社会科学文章。
二、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学生结合自学助学材料)
三、知识储备更新:说明文基本知识——学生阅读为主
五、理清课文思路和说明顺序
(一)南州六月荔枝丹
第一步:筛选信息: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每段的关键句、关键词。
第二步:概括要点:根据关键句和关键词,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话题,总领全文
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荔枝的生态
壳膜:白色
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产地 :中国南部
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产销: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第三步:归纳内容:根据要点,归纳分层,拟出结构提纳。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1)由小时的疑问引出对荔枝的介绍。
2、第二部分(2~10)介绍荔枝的生态特点。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至第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课文从荔枝的外壳写起,接着写荔枝的颜色、形状、大小。
第二层:第6段至第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内部,课文从荔枝的果膜写起,接着写荔枝的果肉、果核和花。
3、第三部分(11~14)主要介绍了荔枝的生产情况,课文先写荔枝的产地,次写果谱,再写习性和移植,最后写荔枝的发展前景。
第四步:明确思路和说明顺序
这样总结起来,全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说明顺序:
①由主到次。生态为主(荔枝的形态特点),生产为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
②由实到虚。生态为实,生产为虚。
③由表及里。外部形态为表,果实内部为里。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
(二)《物种起源》导言
第一步:筛选信息: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每段的关键句、关键词。
第1段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
第3段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第5段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第6段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第二步:概括要点:根据关键句和关键词,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主要观点: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说明怎样研究物种变异原因的。“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③由家养变异得出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是伟大的。
④总结性地介绍了《物种起源》的几个主要观点:创造论是错误的,生物的种是不变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三步:明确思路
课文结构示意图:
第四步:明确说明顺序:
全文7段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先陈述自己研究的历程,表明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接着用华莱斯先生的研究印证了自己结论的可靠性,然后才水到渠成,说出自己的观点。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生物进化论是对“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的根本否定,是生物界的一次革命。显然一开头就宣布自己的观点,读者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作者先谈《物种起源》写作的有关情况,说明自已的著作言必有据,读者才会相信其正确性,才会接受下文的那个全新的观点。
注:本文是导言,即是序言,既是说明文,也接近议论文,因而思路或顺序类似于议论文。
(三)神奇的极光
第一步:筛选信息: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