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90字。
《雷雨》课堂实录
元泽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课堂实录: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其实戏又何尝不是人生呢?只是它的矛盾冲突更为尖锐集中罢了。那么鉴赏戏剧,就要把握戏剧的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因为《雷雨》的教学容量较大,所以课堂教学导语简洁明了,明确学习重点,交待鉴赏戏剧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学习曹禺先生的《雷雨》,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这节主要研究第一场,矛盾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明确学习内容,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想本幕戏剧的发生背景。)
下面我们抓住矛盾冲突,揣摩语言,重点分析周朴园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当周朴园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侍萍时,有这样一段对话,课本第七十九页“周朴园:你——你贵姓?”至第八十页“鲁侍萍:哦,好地方”。请两位同学来朗读。
(戏剧或者说是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如何分析,与其他文本的分析相比有何不同,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戏剧时并不了解,所以在这里直接交待戏剧分析的主要方法:一是抓住矛盾冲突;二是揣摩语言。戏剧的情节主要由人物语言来推动,体现在剧本上就是人物台词,此外还有舞台说明。)
(学生比较入境地朗读,但一些可以传递人物性格的细微的地方被忽略了,这恰恰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朗读之后,要求他们注意这几句台词,当侍萍问,“老爷是哪个地方的人?”时,周朴园只需回答“嗯”即可,为什么要在沉吟之后却说“无锡是个好地方”呢?
(学生解释说周朴园陷入了回忆等等。)
教师追问“为什么他说是‘好’地方”呢?(加重“好”的读音,让学生意识到这个“好”是周朴园内心的一种感受)
(学生联系到文章的其他情节,说“他们在无锡有过美好的生活”。)
追问学生可以从哪些生活细节中看出来。
(学生很快从文中发现了一些细节,诸如在袖襟上绣梅、关窗……)
他们有过美好而温馨的生活,而无锡见证了这一段往事,可以看出周朴园很怀念那段旧时光,那么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请男同学来试读。
(特意选取先前的那位男同学,他的朗读与先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
“无锡是个好地方”应该怎样读出来,应该如何表现出周朴园当时的心理感受。教师展示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的表演的片断。
(在节选的这个片段中,演员表演极为成功,尤其是周朴园的扮演者“无锡是个好地方”一句的台词动作和语言表演极为到位,完美地表现了周朴园在无意中想起往事的深情、怀旧。以此切入文章,既分析了周朴园的性格,也交待了先前的故事情节,还借助媒体激发了学生朗读表演的兴趣。)
但是当周朴园和侍萍谈起三十年前发生在无锡的一件往事时,叙述却大相径庭,有哪些不同?
(学生热烈地相互补充,教师展示投影,周朴园与鲁侍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