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90字。
目录
简介……………………………………………………
生平……………………………………………………….
文学创作…………………………………………………
典故……………………………………………………
秀才不知羞怕后生笑话一日千里………………
朱衣点头欧阳修弹琴祛疾少年对联趣事…………
欧阳修不夺人功欧阳修与茶…………………………
出使契丹欧阳修求教…………………………………
欧阳修的写作故事水落石出…………………………
名言……………………………………………………
欧阳修与滁州…………………………………………
诗词赏析………………………………………………
成就……………………………………………………
散文成就…………………………………………………
欧阳修与诗文改革………………………………………
后人评说………………………………………………
纪念欧阳文忠公千年诞辰颂辞…………………………
超然独傲的古文大家……………………………………
他人研究………………………………………………
------生平------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详情见下表)
仁宗天圣八年(1030) 进士
仁宗天圣九年(1031) 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 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1037) 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 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1045) 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佑元年(1049) 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至和元年(1054)八月 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 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 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 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 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 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神宗熙宁五年(1072) 卒于家,谥文忠
-----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