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15 16:46:2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60字,共3课时。
  逍遥游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文言句式。
  3、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能掌握并赏析借寓言说理的作用及比喻、夸张、拟人的表达效果。
  2、初步鉴赏庄子散文文辞华美,汪洋恣肆,意境开阔的艺术特点。
  三、情感目标:
  学习庄子的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的精神,培养直面人生,面对逆境豁达大度的精神与辩证地处理“物与我”的关系。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解题:①逍遥:没有约束,自由自在。②庄子的游是神游于理想王国。③庄子为什么向往近乎神话的理想王国?
  2、  庄子及《庄子》简介。
  ①: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林。大约与孟子同期而稍后。他生不逢时,贵族没落,立志“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继承发展老子思想,世称“老庄”。
  ②背景:战国中期周名存实亡,诸侯争霸。战争惨烈,政治昏暗,庄子深为不满,反对战争与独裁,但又无力改变乱象,心有不甘,遂以自己“逍遥、齐物、无为”的思想与人生观来影响与改造人们。
  ③《庄子》一书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标志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学语言在战国已丰富发展并给后人产生深刻影响。其中“顺应事物自然”与“社会无为而治”是两大核心,有一气的积极意义,他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提出不为外物左右束缚的思想;强调生与死、小与大的相对观点,对人们直面人生,正式困难与挫折有深刻启发意义。尤其是他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与比喻说理,文笔汪洋恣肆,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后世散文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  速读课文一遍,整体把握内容,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1、  庄子在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全文中心句在哪里?
  2、  庄子在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说理,他问世们要从鲲鹏、蜩与学鸠讲起?这个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1、  庄子提出要做自己的真正主人,获得真正的逍遥快乐,必须“以道为体,A物自然”,做到心中无己,放弃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自由。最后三句是全文中心。
  2、  庄子说理的特点是运用寓言和比喻,想像奇幻而说理形象,借想像中的鲲鹏与现实中的蜩与学鸠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小大之辩”的道理,为下文正面立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对把自己的所得、所待视为逍遥的境界的社会风气作了形的比喻描写与辛辣的讽刺。首段在全文中起引出话题,针对现实,奠定全文论证基调的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