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2张。高考散文阅读实战技法解密,解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答题模式,指导学生有效答题。配套教案约6190字。
2009年高考散文阅读实战技法解密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学作品阅读部分所选的材料大都是以散文为主。由于散文篇幅短小,文字精炼,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所以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从常见的命题角度,提炼出散文阅读的规范答题模式,以期对备战2009年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语言角度
1、遣词造句
【命题方式】文章的这个句子中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
【答题模式】这个字有……的意思,作者用这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感情。
【技法解密】①把握其内涵,分析其在语句中的结构位置及语法成分,准确理解字义。②分析字词的表达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从生动、形象、准确等角度分析,尤其要注意字词在文中运用效果上的“四性”:(1)形象性。在描写、叙事中,一些词语起着具体、生动、形象的作用。(2)感情性。词语表达一种思想倾向或感情色彩等。(3)精确性。词语表达概念上的精确恰切,起修饰限制的词语对中心词的严密表达等。(4)结构性。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有照应、过渡、点题、升华等。
【示例】(2008年北京卷第18题)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2、语句含义
【命题方式】理解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或: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词(句)的理解。
【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句子:句中关键字词+限定修饰成分+上下文。
【技法解密】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②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分析句中各成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如果是单句,就要在抓住句子主干或突显句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就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弄清各句的句意,分清各句内在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③对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通过相互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如比喻就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用喻体来解释本体。④哲理句往往对全文主旨作解释,多为高度概括而抽象含蓄的句子,答题技巧是先用多个具体的同义或近义词替换,做到具体的能加以概括、抽象的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能加以解说,使意思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示例】(2007年全国卷II 第15题)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答案】“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