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中语言赏析类试题答题指要

作者:华中师大一附中 乐晓峰  时间:2009/4/10 6:44: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796
  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鉴赏语言风格等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查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试题中所指的“重要词语”,一般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它常常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3、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5、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6、对文章结构起连接照应的词语。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情感,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试题中所指的“重要句子”,一般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这些句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内涵丰富、意思隐晦、富含哲理;2、有着某种新意的或使用了特殊修辞格;3、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特定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5、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文眼。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2、要注意分析该句的语法特点,了解该句的主干和枝叶部分,尤其是枝叶成分;3、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的关系。句子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答题时,应该在句子间的关系上仔细揣摩。
  另外,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2、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3、与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试题中所指的“赏析语言特色”,主要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作品的语言,从语言的贴切、修辞格的精妙、联想的丰富、意蕴的深刻、句式的灵活等多方面赏析文本语言的魅力。通常有以下三种角度切入:1、语言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语言风格(幽默、俏皮、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刻等);3、表达效果(贴切、生动、形象、具体、含蓄、趣味、生动等)。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05年湖北卷,文字有删减]
  土 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口兹口兹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m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2.“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不超过40个字)(4分)
  【思路点拨】
  1、本题从表面上看是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实际上是考查对标题的含义的阐释。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因此,要解答“土地”这个标题的含义,必须紧紧抓住本文的主旨。浏览全文我们很快会发现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就是揭示主题的,如“生命”、“大自然”、“文化文明”这样的关键词就是答题要点。
  2、这个句子是一个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是在文章即将结束,揭开主题之前的一个总结句。所以,阐明它在全文结构上的重要作用是解答它的含义的要点和契机。题干明确规定了“从全文看”这一答题范围,答题必须整体把握文本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不能只简单回答“远离土地上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要依据全文的内容明确回答“远离土地上的过程”的后果是什么,比如我们会失去什么,而作者需要找回什么。
  【参考答案】
  1、 ①生命的根基;②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
  2、①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②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现场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1.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2.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参考答案】
  1、(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2、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②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