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嘉积中学、三亚一中2009届高三联考语文科试卷(B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12 18:31: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小题,约12590字。
  2009届国兴中学 海师附中 嘉积中学 三亚一中
  高三联考语文科试卷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本试卷共17 页。其中试题卷10 页,答题卷 7  页。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
  ——浅谈经典诠释的空间与路径
  彭国华
  “《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
  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
  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
  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
  1. 结合文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因为侧重了考古学的路径。
  B.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属于“历史传物”的范畴的作品,就是经典。
  C.后世读者从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
  D.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是指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
  2.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
  B.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条路径,泾渭分明,不能互相融合,也不能彼此兼得。
  C.读经典应强调“以经为史”,注重“实事求是”,决不能从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出发。
  D.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 ,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越来越多。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B.《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
  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
  D.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③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
  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