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40字。 有分析和适用话题 。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之季羡林(一)
素材名人——季羡林
人物简介:“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感动中国”送给一位九旬老人的颁奖词,这位老人家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现年98岁的季羡林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
季老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有人评价季羡林:“他就是大海,站在他面前远望看不到边,向下看不到底。”他用一生浓缩的品与格、学与证明,他乃当代圣贤。
朴实“提包者”
某年秋季,北大开学,燕园一片繁忙。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找不到地方。再说,带着这么多行李,也不方便寻找。正在这时,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人,光着脑袋,上身穿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露出洗得泛黄的白衬衣,足蹬一双黑布鞋,显得比他家乡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老远就笑眯眯地望着他,似乎在问:你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吗?新生暗想:老人瞧着熟悉亲切,仿佛自家人一样,这年头儿谁有这份好脾气?莫不是——老校工?他壮着胆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提点行李吗?我一人拿不动。”老人愉快地答应了。他先帮新生找到报到处,又帮他把行李送到宿舍,这才挥手作别。数天后,在全校迎新大会上,这名新生却傻了眼。他发现那天帮自己提行李的老人,此刻正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不是什么工友,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分析:有人评价季羡林,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落入无比浑身的黄土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
适用话题:朴实、境界、爱心、平凡与伟大
谢绝剑桥大学聘约
二战前,古斯塔夫•哈隆教授向剑桥大学推荐季羡林任教,剑桥大学接受了他的推荐,向季羡林发出聘约。
季羡林接到剑桥大学聘约时,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需要的资料,全世界只有欧洲最全,剑桥大学的藏书则更丰富,是做研究的理想地方。可是,一想到祖国正处在灾难中,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前途,置家国于不顾,那简直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如果回国,自己的学术前途将付诸东流。最后,他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回国看看。
回国后,季羡林受到北大的优待,本已打消了去剑桥任教的念头,可是面对中国图书馆梵文典籍空空如也的现状,他又感到前途黯淡。剑桥大学丰富的藏书、优越的研究条件,令他向往不已。最后,他决心回济南老家看看,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