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4张。课件、教学案、朗读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配套教案约3090字。
《兵车行》教案
杜甫09.2.16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揭露当时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身受其害的思想感情。
3、领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体味杜甫寓情于叙事之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揭露当时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身受其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味杜甫寓情于叙事之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通过自学能逐句描述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1、《将进酒》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定学生背诵《将进酒》。
二、新授、练习40'
(一)导入新课
韩愈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到了顶峰,而杜甫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到了顶峰。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天宝年间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二)解题(幻灯示)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三)介绍作者(幻灯示)
杜甫,字子美,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之誉,与李白并称。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出生于巩县,唐代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内容上,感情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主要指形式上,诗歌的起承转合处跌宕有致、徐急相间。其诗歌被称为,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以及组诗“三吏”、“三别”。
(四)介绍背景(幻灯示)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仅在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和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进攻南诏就丧师十万,朝廷乃大举兵,于是出现官吏到处捕人,连枷送诣军所,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的摧肝裂肺的图景。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图景写下的。
(五)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完成下列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 ) 马萧萧()干云霄()点行()
荆杞()役夫()生男恶()声啾啾()戍边()
2、解释下列加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