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ppt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中第五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4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22 11:26: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7张,省示范性高中验收公开课优秀课件,实用。教案约2940字。

  《谈中国诗》教案
  湖南石门一中  疯狂
  一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以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我们也学过不少诗歌,比如曹操这首《观沧海》,现在让我们回顾一遍,来感受一下中国诗有何特色?
  学生背诵《观沧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诗具有。。。。。。等特点。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待中国诗和西方诗的。(板书:《谈中国诗》)
  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是个天才。
  1、“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在进入小学读书识字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2、钱钟书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一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美国学者说,他在美国长这么大,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大学的一位语言教授可以媲美。
  3、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从先秦到近代,经史子集靡不贯通,尤以集部为最精。1979年煌煌巨著《管锥篇》问世,极大地震憾了中外文坛,人们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奔走相告,中外媒体连篇累牍、广而传之。一位外国记者言道:“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师:你对钱钟书有哪些了解?
  生:我读过他的《围城》。
  师:能简单谈一下读《围城》的感受吗?
  生:比喻生动,幽默。(学生举例)《围城》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有十数种不同的译文版本在各国出版。钱钟书钱钟书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学者。法国的西蒙•莱斯不无过誉地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
  三  探究交流
  钱钟书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格局中去。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中,作者发表了这篇《谈中国诗》。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接下来请大家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思考: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2、哪些段落集中阐述中国诗的特征?
  3、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朗读。
  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生:比较文学。
  师:哪些段落集中阐述中国诗的特征?
  生:2——7段。
  师:那第八段写什么呢?
  生:作者的结论“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师:很好。课文第一段介绍了论诗的根本立场是比较文学。最后一段总结“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而课文2——7段集中阐述了中国诗的特征。下面让我们细读2——7段,探讨交流:与西方诗歌相比,中国诗具有哪些特点?(幻灯片)
  学生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