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诗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9/28 20:3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解读诗句是诗歌鉴赏的前提条件,如果对“挥斥方遒”的基本义都不理解,那怎么能感受得到毛泽东“同学少年”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奔放热情;假如读不出“就是那一只蟋蟀”语境义,那么,就无法理解诗作在悠悠乡思绵绵乡情中灌注的一个古老民族精魂。从语言学习的意义说,解说诗句又是词语积累的基本途径。正因如此,高考也把它作为重要考点。那么应该怎样解读诗句呢?我以为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br>
第一步,查找资料,把握诗句的基本义。这一步又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br>
(一)  了解词语的字面义。<br>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中的“怅”字,查字典,其字面义本来就是“失意”,可是有人却无视这个事实,硬要“为君者讳”,说是“这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殊不知,这一粉饰,就把词人当时为中国革命前途担心的忧患意识给抹杀了。且不说28岁的词人当时政治上受排斥,个人生活也不如意,就从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角度看,他确实有“失意”,而且也应该“失意”。诚然,湘江秋景图是当时红红火火的工农革命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无比喜悦的心情。但如果仅仅如此,那词人就没什么非凡可言,词人的伟大正是在于他还有“失意”,他没像一般的革命者只沉浸在一时的胜利中,而是居安思危,想到革命的大好前景将随着领导权的旁落而被断送,为此他能不“失意”吗?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失意”才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可见了解词语的字面义是把握诗作思想内容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方法。<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