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实验中学 蓝颂华
内容摘要:“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们可在教学中让学生加强诵读,让学生从吟咏诵读中习得语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应引导学生推敲、揣摩、比较,通过品味语言来增强语感。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也能让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关键词:语感 诵读 品味语言 阅读 积累
学习汉语,应习得和积淀语感。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郭沫若认为,“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 可以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①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当前,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停留在对一些重点篇目和重点语段的条分缕析上,从作家作品到写作方法,从分段概括大意到理解修辞方法——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强记构成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再辅之以“题海战术”,这几乎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相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阅读能力决不指强记某些语段分析的能力。其实,和理科相比,语文学习强调学习者本身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和吸收,更强调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感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和终极目标。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摆在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吟咏诵读,习得语感
诵读,指朗读和背诵。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语感培养的唯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就是长期耐心地去接触语言、感受语言。”②用心的朗读能全方位地感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