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生喜欢的课,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上学生喜欢的课,让学生充分展示
——学习《语文课程改革标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东莞市长安镇上沙小学 田婵蓉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制定打破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丰富多彩的引导、点拨将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当今《课标》所提倡生活化、现实化也正是告诉我们:上学生喜欢的课,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下面谈谈我学习课标后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创设主动的教学氛围是十分主要的。因此,在激发教学中,应掌握学生心理,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较好地运用新颖的方法、手段,积极调动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
1、设计精心的新课引入。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是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分批回国与日夜战斗在一起的朝鲜人民分别的情境下写成的。我是这样导入的:离别之夜多少朝鲜亲人没有合眼,他们黎明三点就起床了,走出家门等待着欢送亲人志愿军回国出发号响了,人们举起了火红的枫叶,志愿军的脚步移动了,人们的眼睛湿润了,当战士们握老妈妈的手时,老妈妈再也忍不住哭了,孩子们,姑娘们,连男人们都哭了起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志愿军是怎样跟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呢?这种导语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设置悬念。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是和蝉一样有名的歌唱家。可是,谁知蟋蟀还是能干的建筑师呢?设置这种悬念,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悬念,学生也对学语文有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