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应适度提倡“挫折教育”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中应适度提倡“挫折教育”
江苏徐州第一中学 汤龙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推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结合素质教育提出的“激励教育”法已被广大学校、教师接受和推广。在国家教委编的《素质教育经验集》中提及了多间名校素质教育的经验,如“愉快教育”“乐园教育”“希望教育”“和谐教育”“美乐教育”等多种“激励教育”模式,应该肯定“激励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协同发展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就近来报载多宗有关中小学生受挫折而自杀、自伤、逃学、离家出走的个案,又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家长们的另一重担忧: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亟侍提高!针对此,本人认为在素质教育中除了积极推广“激励教育”外,还应适度地提倡“挫折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国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素质不及格的检出率多达10%—30%,而且呈动态上升趋势。因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刻不容缓的,而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承受了过多的爱。不少家长对子女千依百顺,要怎样就怎样,要什么给什么,养得孩子不是娇横霸道,唯我独尊,就是癖胆小。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应该注意保护他们从小好胜的心态,又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龙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热爱生命。
如何开展“挫折教育”,使之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呢?本人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 一、 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所谓正确认识自己,主要是对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相符合,自信自己的优点而且自知自己的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很重要,正如俗语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人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时,才能确立适当的理想抱负,从而合理地设计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然,确立的抱负过高,学习要求难以达到,受挫折而经受不起,就会失望、沮丧。就无从去调节思想与行为的矛盾,以致矛盾丛生,处处碰壁,心理受到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