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信陵君窃符救赵
作者:王良伟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冯谖为孟尝君收债的故事:孟尝君靠门客冯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地位。
2、毛遂自荐的故事: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合从于楚,约20人前往,得19人,毛遂自荐前往,无他法,平原君答应了。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而不决。毛遂上去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句话就与楚国定立了盟约,从而救了赵国。——平原君靠门客完成了结盟的任务。
3、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懂政治,或懂经济,或懂军事,或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称为门客或食客。当时,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战国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板书:孟尝君——冯谖 平原君——毛遂
4、魏国的信陵君是作者司马迁笔下闪闪发光的人物,司马迁用饱含情感的笔调为信陵君写传记——《魏公子列传》,为了表示对信陵君的尊敬和喜爱,作者亲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看看信陵君是怎样对待门客,又怎样依靠门客来完成救赵的任务的。
二 、作者及《史记》简介: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军李陵辩护,被汉武帝下狱,处宫刑。为了完成《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出狱后,任中书令, 发愤著书。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全书130篇, 包括12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30世家(记诸侯国兴亡)、70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10表(记史事年月)五个部分,共52万字。 本书是中华民族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的历史发展的一部总结性记录,对这一长时期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发展,作了概括而又详尽的叙述。它不但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且是兼具异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