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中外科学家》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8400字。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叙述了中外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分两课时授课。
第一课时介绍了分别处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三位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由多人著成、世界公认的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北魏末年写成《齐民要术》的贾思勰,在圆周率计算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祖冲之,明代写成《农政全书》的徐光启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成体系,成果先进,应用性强。李时珍在批判地继承了16世纪以前我国医药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完成了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但纵观我国古代绵长的历史,领先世界的是实用型技术而非科学,而技术只有发展到科学的高度,用科学指导和改进技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明朝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已慢慢落后于西方。当时的西方,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由萌芽走向壮大,新旧两种思想和两种制度的斗争空前惨烈,其中就包括以科学的力量来反对宗教的愚昧、落后与反动。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这场殊死的斗争中为自己争得了独立的地位,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与封建的藩篱、确立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帷幕。而在中国,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和列强的侵略欺凌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国家。在这种历史背景中,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成为震惊中外的伟大工程,它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科学家的坚毅性格、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许多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怀着报国之心,毅然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质学家李四光便是杰出的代表。他创立地质力学,打破中国“贫油”之说,并致力于地震地质的研究,为实现地震预报探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