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朦胧诗
2、解读诗歌,领悟诗中的意象及象征义
(二)过程和方法:表情朗诵感悟诗句仿写交流,小组讨论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及健康高尚的爱情观
一、导入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爱情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奴隶社会的爱情经典。“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封建时代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听配乐录音朗读:(领悟诵读之美)
思考:
⑴谁致橡树?
⑵对橡树说了些什么?
五、讨论探究:
1、女生齐读全诗,男生找出橡树和木棉的形象(在书上划出)
(男生读)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伟岸的身躯
——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女生读)木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火炬
——青春秀美、充满生机的
课后第二题已告诉我们,《致橡树》表达的是新时代的爱情观,那么木棉和橡树分别象征谁的形象呢?
板书:女性的秀美,男性的阳刚
⑵木棉树对橡树说了什么?
生自读“我如果爱你……这些都还不够?”(归纳作者的观点)
(一)
a)木棉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b)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四人小组讨论)先找意象再分析
攀援的凌霄花(极力攀附的爱情)
痴情的鸟儿(只知依附的爱情)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味奉献的爱情)
C)把“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写成“也不止像……”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