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爱情之歌——《致橡树》与《神女峰》对比阅读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是写爱情诗的高手,《致橡树》和《神女峰》是她爱情诗中的代表之作。
《致橡树》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这是一般人所认为的观点。其实,从《致橡树》一诗诞生前后及诗人自己的感言,这首诗是一首“女性独立”的颂歌,在这曲颂歌中表达了一种爱情观。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情观呢?“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全诗的主旨句,把男性比作“橡树”,把女性比作“木棉”,两者是独立的,也是并立的。两者之间的爱情:“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是一种男女之间的同甘共苦,是“伟大的爱情”。“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这种“伟大的爱情”,基础是“女性独立”,表现形式是“站在一起”,丰富内涵是“分担”“共享”。这种“伟大的爱情”,是众多女性真正追求的爱情,是一种理想的爱情。于是,曾有许多女性读者找到舒婷,哭着向她索要心中的橡树。也曾有读者问诗人舒婷:“你自己的爱情怎么样?”舒婷幽默地回道:“我有浪漫的爱情,我干嘛还坐着写爱情诗呢?”这又可见,寻找“橡树”之艰难。
这样,就有了诗人的又一首真正写爱情的诗《神女峰》。这首诗中,诗人面对神女峰发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神女峰是中国几千年来女子美好爱情的化身。诗人见到神女峰,感情先是崇敬,“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但那只是成为了历史,“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对历史传说有了现代人的重新认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结尾,诗人的崇敬之情变成了痛苦沉思,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晴之笔,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要克服众多的思想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
两首诗,两种爱情观,一种是理想中的自由平等,同甘共苦的爱情,一种是在现实中克服束缚,适合自己的爱情。舒婷曾说,《致橡树》发表后,有不少女性找到她向她索要“橡树”,甚至哭哭啼啼;诗人在游览三峡时一见到神女峰立即有感而发,写下了《神女峰》,算是对《致橡树》的回应与解答。两首诗,为中国女性谱写了一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爱情之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