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0/12 11:48: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3400字。
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窃符救赵"事件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掌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以此课文为例,寻求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抓出阅读规律,培养学生阅读时搜寻信息、推敲文意、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教会学生一种寻求规律、以新带旧、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广泛联系、比较鉴别的思维方式。
4.通过对文中体现的作者深层价值观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诚信、仁义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正确的认知态度。
【教学重点】:
1.分析把握信陵君的性格特征。
2.总结此类文言文阅读方法及规律。
【教学设想】:
1.《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篇文言文,文不甚深,所以,语言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前一节课完成。本节课读解本文,应在第一课时对充分理解文意,准确翻译字句的基础上,本节课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为线索带动全文讲解,落实能力训练和规律总结,力争为高考文言文复习的全面展开作好铺垫。
2.授课方式: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各环节任务。
3.电教手段: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目,导出分析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究"信陵君窃符救赵",多简洁的题目,寥寥四个字,浓缩了由一千多四百多个字敷衍而成的故事。显然, "信陵君"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窃符救赵"是主要事件。事件中"救赵"是目的,"窃符"是前提条件。那么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便是要在分析"窃符救赵"这个情节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总结一些阅读此类文章的规律。
(二)围绕"窃符"的事件,探究人物性格:
问题一:什么要"窃符"?
"窃"是违背道德的事情,行窃贿落下很不光彩的名声,贵为公子,以"贤"著称的信陵君不会不清楚,那为什么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呢?(请同学们充分考察原文,筛选有效信息,分条陈述个中缘由)从中能看出信陵君什么品质?
1.秦兵压境,赵国主力已失,邯郸不保,危在旦暮,急需救援,救赵等于解救了赵国千万百姓。
2.赵与魏一衣带水,辅车相依,是合纵缔交的盟国,又有姻亲关系,可谓唇亡齿寒,秦的觊觎天下野心,路人皆知,故救赵等于保魏。
3.魏王救兵已发,却又因为怕引火烧身,因而"持两端以观望",无异于以邻为壑。
4.信陵君自己"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仍不见成效。
5.公子走投无路,"欲以客往赴秦军",但"百余乘"的车骑,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以肉头馁虎","与赵俱死",又心有不甘。
6.如果不救赵,公子"急人之困"的名节便会失去,甚至亲人受辱。
总之,各种形势决定着赵不得不救,兵不得不出,只是不能自投死地还徒劳无功。"窃符"
虽然带来的是一个罪名,但是毕竟相对"救赵"来说,是个人利益。由此可见公子为人:远见卓识,敢于抗暴,扶助弱小,急危救困,为国忘身。
问题二:信陵君怎么得来的这个计策?
费尽周折。为什么"复引车还问侯生"?体现了信陵君什么品质?(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关键言行来进行分析)
1.以身赴死,本来就想从侯生这里得到指点,他却坐观生死,冷漠待之,于是心中不快,但此时想的是:"我岂有所失哉"?宽容自责。
2.凭对侯生的了解,相信侯生一定有此才能,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