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环境,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13 10: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创设环境,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实验中学
刘晓婷
在我二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我有两件幸事:其一是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它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其二是我选择了做语文教师,因为它让我的生命焕发出了活力。如鲁迅先生所言:“文学即人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就注定了语文学习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将生命意识根植心中,让语文教学焕发其应有的生命活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 播种生命的种子
传统的语文教学确实有些不尽人意,以书为本的“本本主义”教材观,以“一支粉笔一统天下”的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最后结果,轻思维过程;重单向灌输,轻多向交流;重智育培养,轻全面发展的局面。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其结果使学生的悟性被夭折,灵性被扼杀,人格被异化,情感被冻结,成了“冰山上的来客”。而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人”的教育,应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应让学生美好的心灵、优秀的品质、完美的人格得到良好的教化。
观念是根基,在六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播种下的是生命的种子,即“三观”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生为重”是我不变的“学生观”,“人”即学生个体,“生”即生命意识,只有将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每节课前,我都要布置一些自读题,学生结合教材,亲自动手查找相关的作家、作品介绍,背景资料,或是上网,或是翻阅书刊,在动手中体会了学习的艰辛与快乐。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我们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但教师如果把课堂仅仅当作教书的场所,那他也只能做一名教书匠。而真正的教师应该是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一起融入教学活动中,因此我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我与学生生命活动的实践,人生价值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我的“课堂观”。
“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这应该是当今课堂教学知识观的核心理念。用这种理念去研究课堂教学,就不难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而是知识生成与生长的过程。为此,我在教学中,又树立了一个“知识观”,即“学科的教材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学生的建构知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