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者,悟本意,定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读文章要把握文眼,备课要找准课眼。课眼有时可得自文眼,如《荷塘月色》。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切入,无论赏析或教学,都易披文入情,领略洞天奇美境界。但大多数文章却并无这条明显而单一的捷径,而教学中一旦定不准课眼,则教起来不顺,学起来费劲,这是许多教师遇到过的情形。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以为,读作者,探本意是一法。下面以 《〈物种起源 〉 导言》 为例作点说明。<br>
《〈 物种起源〉 导言 》 篇幅不长,但内容艰深。按 《 教案》 的说明,一二三段内容相对独立,建议“先不纠缠”这几段内容而光讨论进化论观点。但“先不纠缠”却不等于“不纠缠”,回过头来还得补讲。由于找不准课眼,整体上看,课堂结构会流于松散,师生将事倍而功半。<br>
按 《教案 》介绍,课文分三部分:<br>
第一段是第一部分,概述 《 物种起源 》 的写作经过,主要说明进化不是“轻率地下结论”。第二部分(第二 ,三段),写出版说明:早日发表的两个原因;《物种起源》是摘要性质……因此错误之处是不可避免的。(笔者以为此句并无因果关系)第三部分(四至七段),批判神创论并阐明进化论的基本观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