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0/19 21:24: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30字。自尊自立者的宣言
  ——《致橡树》说课设计
  荆州市西门中学  张莹  dcl214@163. 8939555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诗歌阅读与鉴赏。这首诗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新诗代表作。这首诗作于1977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的年代,一个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社会的年代,一个人生观、爱情观、幸福观开始悄悄转型的时代。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火辣辣的诗句倾诉自己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和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种种悲苦和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用局外人的视角审视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和判断。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编者正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把诗歌的阅读与鉴赏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的开始阶段,作为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的关键是阅读、鉴赏、领悟,即把握作品形象,感受作者倾注于其中的情。这是一个阅读者对阅读对象接触、靠拢,渐渐融合的过程,符合《大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最终能运用。据此我确定如下目标:
  1、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通过想象和联想等要素,训练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评价的能力。
  4、通过对诗歌意象群的理解,分析木棉、橡树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追求的人格上的平等、独立、尊重思想,理解诗人所追求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这一认知规律。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1、2是重点,3、4是难点。
  二、教法择用
  阅读教学,除增加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操,寓德育和美育中。在这方面,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本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如何使审美主体感受知审美的美,与作者发生感情共鸣,享受美的同时,能领悟美,进一步去生活中发现美。此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是依据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训练。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产生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我具体运用了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点拨法、发现法、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地学习。
  三、学法指导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