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0字。
《致橡树》教案
一、导语: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诗人郭沫若眷念祖国的火热激情;体味了徐志摩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大屏幕展示:课题、作者)
二、展示教学目标:(大屏幕)(全体学生齐读)
1、学习《致橡树》的象征手法,分析木棉、橡树的形象。
2、理解诗人所追求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爱情观。
3、提高学生鉴赏、朗读诗歌的能力和兴趣。
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大屏幕):
2、引出“朦胧诗”概念,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需要注意的字音:(大屏幕)(全体学生齐读)
炫耀(xuan)痴情慰藉戟
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五、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播放课件录音朗读
2、师略论爱情(深情地):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大屏幕)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现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是哪两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你——橡树
我——木棉
2、作者认为:橡树与木棉都应该以什么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树的形象
3、在作者眼里,橡树与木棉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用原文回答)
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七、通过刚才的自由朗读,我们发现,美丽的木棉树不赞成怎样的爱情。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指导层次划分)
(一)、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二)、思考第一部分:(大屏幕)
1、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诗人对于这六种意象各有怎样的态度?
(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
3、讨论归结: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极力攀附(攀附型)
单方痴恋(痴情型)
一味奉献(陪衬型)
一方的攀附:
A。先显示“凌霄花”图,问:“好看吗?”(大屏幕)
B。于是它也很骄傲,炫耀自己。那么在作者看来,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