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20字。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从细节描写中体味母亲对我的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设计说明:
1、导入部分有关联性较强的话题引入课题。
2、基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采用由散入整的组合法,在内容主旨理解的同时,对散文写作也有初步的认识。
3、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爱、表达爱、珍惜爱。而作者在对往事的追叙中,也完成了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这种感悟除了通过细致的细节来表现之外,都集中在合欢树这一象征物上。所以,要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就必须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内涵,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感悟亲情的美好。
教学过程:(2课时)
1、导入
二十岁,对你意味着什么?
二十岁,对史铁生意味着什么?
二十岁的儿子瘫痪了,对母亲意味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题目为合欢树,那么作者有没有一上来就写合欢树呢?哪些地方提到了合欢树?
提示:作者一共四次提到合欢树:(7——12自然段)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
3、后半部分才提到合欢树,那么前半部分写些什么内容?仔细阅读1-6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我”和母亲的句子。
学生圈画并交流讨论。(注意段首:十岁那年、二十岁、三十岁时)
我母亲性格
十岁作文比赛得第一最美的女人聪明争强好胜,率真可爱
二十岁两腿残废后母亲有了白发处处对儿子隐忍退让,坚强
三十岁小说发表母亲已经去世早早的离世因操劳而早逝
母亲的变化:
从一位“好看的母亲”变成早生华发的母亲,从一位能为自己作“蓝底白花的裙子的母亲”变成了生活中只有儿子的母亲,从一位争强好胜的母亲变成处处对儿子隐忍退让的母亲。
4、开头写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冲突,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起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2)、展现母子间曾经有过的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合家欢乐的生活,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夺魁的气氛形成对照。
(3)、回忆母亲,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6、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呢?
学生课文中圈画,后交流发言。
明确: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往往显得真实,和有感染力,运用它可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