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3张。讲解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实用性强。含配套教案,约1150字。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真挚眷念的感情。
2、把握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并借鉴之。
3、注意眼前景与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中的过渡法。
4、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
2、把握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并借鉴之。
[教学方法]
点拨法、朗读法、课堂小练笔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二、认识作者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1941年3月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
主要文学作品:
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小说:《失落的珍珠》《大乡里进医院》《香港式的烦恼》
散文:《故乡的榕树》《两代人》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三、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四、分析课文
初步阅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回忆
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2、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
明确:①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