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 23:06: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30字。表格式教案。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了解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2.能够初步学会古典诗歌意象鉴赏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
  重点 理解“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
  教学
  难点 课外延伸,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从而了解意象在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说“木叶”》是新课程高中语文第五模块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所选都是文化随笔,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这个单元的学习导言就提到:“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本课教材淡化的处理体现为课外的内容将要占到课时的三分之一多。
  学情分析 学生的古典诗歌的积累不多,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不高。课文中的具体诗句学生不容易完全掌握,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并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课外延伸的诗歌意象的分析,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任务不能太多。可以每一大组分析一首,先让学生独自分析,然后四人学习小组交流形成书面的文字表达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课前预习]
  1、掌握重点字词;把文中涉及的诗歌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并理解主要诗句的意义。
  2、结合课后练习一预习课文。
  导入1: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