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0字。
《致橡树》教案
舒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橡树和木棉意象的丰富内涵。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抓住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中橡树和木棉意象的丰富内涵。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三千年前的一首民间爱情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歌抒发了一个青年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真挚、热烈的恋情。今天,我们要从古代回到当代,学一首70年代的爱情诗,这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二、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用心用情感去读,读时,要在澎湃的激情中渗透着理性的思考,在是非的辨析中汹涌着生命的张力。要注意诗歌情感中流露的女性柔美。
1.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指名朗读。(评价并指导)
4.学生齐读。
5.分部分朗读。
三、品
1.这首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
橡树、木棉
2.除橡树、木棉之外,这首诗还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又有何作用呢?
其他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它们都从反面代表了作者所否定的爱情观。
3.那么你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哪些爱情观呢?你又是从哪里看出作者的态度的?
①凌霄花:没有直立的茎,是一种藤状植物,它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完全不顾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一味向上爬,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从“绝不像”三个字可以看到作者否定的态度和决心。(攀附)
②痴情的鸟儿:单相思,一厢情愿,没有共同的基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