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7 20:29: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80字。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邹城市田黄中学    张学文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科学家伽利略也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有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要么是面面俱到(无选择,无重点),要么是提书上现存的思考题。这就导致学生不想问,不会问,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文章题目中提出问题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社戏》一文学生就可以问:文章的题目是〈〈社戏 〉〉,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不多,而写了许多看戏外的小事,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的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在看戏本身,而在于通过看戏这件事,反映乡下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智慧,表达“自己”热爱他们的真挚感情。
  (2)就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真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能起到导向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总是选择某些部分作精细阅读。围绕主旨提出问题,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上。如阅读《故乡》时,由于篇幅较长,教师有必要把阅读的关注点聚集到涉及主旨的段落上来。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关注“我”与中年润土重逢时和离开故乡时的不同心理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段落的阅读,较为准确的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3)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提出问题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词句的表达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的提出问题的方法。那么段、篇的提问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尽管文无定法,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