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假话现象的根源及对策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学生作文假话现象的根源及对策
黑龙江省密山一中语文组 程卫东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他们智慧品格、创新能力以及文德人格的重要表现特征。因而,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勿庸置疑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学生的作文世界并非纯净无瑕,一个无形的黑洞正在悄然扩大。
诚哉斯言,我们不妨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假话、假事、假感想屡见不鲜;真情、真事、真性消声匿迹。我们见到得往往是应情的矫饰,而不是真情的坦露;往往是鹦鹉学舌的聒噪,而不是真知灼见的闪耀。无论是学生习作,亦或是高考作文,用假话构建的假文比比皆是。仅以98年高考作文为例,某省的作文试卷抽样调查,竟然有40%的作文都出现了“父母双亡”的情况下“战胜脆弱”的假话。又如,在一篇命题习作《母亲是座山》中,有一个女同学将自己写成了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女孩,父亲嗜赌成性,母亲为满足自己种种需要而去卖血……。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造假之路上已走出了很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学生作文假话的根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作文造假,源出何处?
一、忙于“应试”——手戴镣铐,有心无勇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我认为现在学习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只要平时学得扎实,作得认真,临考时总不会差到哪里。”然而,叶老的话并没有收到“石击浪”的效果,作文教学仍难以必免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而且是老师的饭碗。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挖空心思地为学生传授写作技巧,教给学生记叙文开头六法,议论文“凤头、猪肚、豹尾”之警句。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教师们甚至乐此不疲地研究命题心理学、阅卷心理学。谆谆告诫学生们要写有意义的人和事,思想要健康,主题要明确,中心要突出,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等等。这一套套的标准成了学生们心中的达摩克斯利剑,在它的威摄下,一篇篇胡编乱造、矫情夸饰,无病呻吟的“小心文”、“应试文”产生了。这种不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生活修养的错误导向,迫使学生们“言必引领袖之语,例必举英雄名人”。而学学孔繁森,骂骂王宝森,立志做个钱学森式的新八股,继承了假、大、空的传统成为学生作文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