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初探——浅谈激励学生的艺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一、激励的基本原则
运用激励的教育方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原则。
学习动机有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外部条件“时过境迁”,被其激发起来的外部学习动机也就会随之而“灰飞烟灭”。如学生在准备某项竞赛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会高涨,但竞赛一结束,这种积极性就不复存在。内部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久。如一个学生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这门学科。这一规律启示我们,教育者在激励学生时,应坚持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原则。
2、以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到最佳水平为原则。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学习效率都是不利的。在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效果。教师激励学生,就要尽力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到最佳水平。
3、坚持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不同人的原则。
激励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人的特点,灵活地采取具体的激励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否则,不考虑人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人都千篇一律地采取某一种激励方式,根本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某些特定的人需要特定的激励方式。
二、激励方式
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采用如下一些激励方式:
1、目标激励
学生在学习时都希望取得一定的成绩,有成就感的需要。教师抓住这点,设置适当的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设置须合理,它直接关系到目标激励的效果。合理的目标应有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目标的价值性就是目标对班级和个人有意义。价值越大,激励作用也越大。价值不大,就不能构成真正的动力。目标的挑战性就是实现目标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而言。如果一个目标不需花太大的力气,甚至唾手可得,激励作用就不大。因此,设立的目标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实现它不是轻而易举,而是必须付出较大努力,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目标的可能性是说目标经努力有实现的可能,如果让人觉得目标可望不可及,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应以建设一个先进班集体为总目标。先进班集体一定有良好的班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