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粉笔书写平凡的人生——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作者:李建兴  时间:2006/11/20 19:11:1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640

  个人简历:1987年大学毕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在湖南临武一中任教高中语文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赞美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理论诠释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咏唱我的岗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用雪白的粉笔书写着平凡的人生。
  16年前,我迈出校门,走向讲台,成为一名教师,16年来,我始终站在教学的最前沿,其间大部分时间从事班主任工作,特别是近10年,我连续担任高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颗颗活泼青春的心,面对的是一个更富有理想、富有朝气的群体。如何去做好这一群“人”的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凝聚班集体
  一个班级由无数个松散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学习状况都不尽相同,如何使这些松散的个体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我认为对学生赋予慈母般的爱心,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教师慈母般的爱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任和依托的人,他们会把你当成一个知心朋友,向你敞开心扉。关心和爱抚往往是启迪青少年心灵的钥匙,往往可以使他们振奋向上。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之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的爱应该是诚挚的、公正的、无私的,对学习好的不偏爱、对学习差的不歧视,要平等对待,更不能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冤假错案”。
  当然对学生的爱不在于你为学生给予了多大的经济援助,它体现在你对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其中隐含的感情都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对待差生更是如此。差生本来就心理脆弱、自信心不足,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关爱这一群体,接近他们,了解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去挑战生活、挑战未来。
  上一届我带的毕业班中有一位男生因成绩差,曾一度想中途退学,我鼓励他读完高中,即使考不上大学,走向社会后,起点也会高一些,后来,这位男生高中毕业后,参军考上了军校,现在就读于河南某航空军校。现在这一届,我班有个叫郭鹏的学生,父母双亡,靠一个下岗的姑姑扶持读书,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帮助这名学生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我组织班委会以校团委的名义为他在全校展开募捐,筹集了2000多元的经费,靠这笔捐款他坚持到了高三。这两名学生成绩都不理想,但我觉得我有责任,有义务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作为教师,我觉得只要淡泊了名利,不要担心差生影响了你的及格率,优秀率,人平分。这样你就不会歧视差生,排挤差生了。
  如今,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有的走向了社会,到了不同的岗位,每当收到学生的来信、卡片,接到他们从远方打来的电话,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我曾经关心过他们,所以他们现在仍然惦记着我,我想:教师慈母般的爱心,是师生间一条永不褪色的纽带。
  二、用正确的舆论去导向班集体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学生集体的教育力量,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刚刚组建的班级,这一点尤为迫切。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思想品质,学识水平与个性都有较大的差异。如何使这几十名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班集体呢?我认为应该用正确的集体舆论去规范,引导每一个个体。
  集体舆论,即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常常是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直接表现,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这些关系,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健康的舆论体现了集体的意志,是使集体成员根据集体利益调节个人行为的一种力量,是学生产生荣誉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般来说,受到集体舆论支持并引起自豪与荣誉感的行为,可使学生继续坚持与发扬,受到集体舆论的指责,并引起羞愧与自疚感的行为,会使学生努力改正、克服。健康的舆论便成为发展良好行为和制止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大力量。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8周岁左右,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他们平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如果班主任作过严厉的批评,效果可能会不太好,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集体舆论的力量,让学生来分析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这种错误,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有一次晚自习课,我到教室查班,发现讲台上摆放着两只破损的凳脚,真是大煞风景,我当时没有立即评论,只说了一句“是哪个同学放上去的,请他拿开。”不久再来查看。凳脚拿走了,但后来了解,不是放凳脚的同学拿走的。当晚是作文辅导课,我就以这件事为素材,先引导大家讨论,评价,让几个有分析能力的同学先发言,来带动其它同学,同学们很活跃,评论也很有分寸。最后,放凳脚的同学主动站了来,谈了自己的认识,愧疚之情溢于言表,对他这种敢于认错的态度,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件事,我没有批评学生一句,但学生认识都很深刻,且结合作文教学,进行了较好的思想教育。
  可见,用正确的舆论去导向班集体,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培养他们良好行为的自觉性,对班风班纪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三、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去熏陶班集体
  优良的班集体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它通过感染熏陶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古代著作中所提及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及被传为佳话的“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心灵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班级文化正是这一育人环境的重要体现,我认为班级文化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广阔的,它可以指教室的布置,比如桌凳的摆放,标语,画像的张贴,教室地面的卫生,墙报内容等;可以指师生的语言行动、仪表体态等,还可以指学生心目中的各种类型的榜样,这些都可以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方面,我更多的是在软环境方面下功夫。比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名著推介会,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让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不说远离班级,通过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品质。讨论社会的一些热点话题,开展一些辨论会,来分析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立并强化学生读书的信心,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另外,我着重树立班级榜样,形成追求进步的气氛。榜样的树立,注重实在性,就以他们的同龄人,年级的或班里的先进人物为榜样,让他们觉得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高不可攀的英雄人物。注重榜样的先进性,榜样确确实实是有优点,而不是老师因偏爱而吹捧出来的,这样容易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追随榜样。注重榜样的多样性,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单纯地树立学习成绩优秀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他闪光的方面,只要他某方面比较突出,我们就可以树他为榜样,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班级氛围。
  以上所述,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肤浅体会和认识,谈不上是经验,把它述诸文字,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