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30字。
停下脚步,听听专家的声音
张晓艳(汤池中学)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语)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本书,它能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块基石,帮助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长经验,帮助老师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现在,我找到了这本书,它就是夏俊生主编的《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
阅读过此书的人都承认: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从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生成、对话、民主、开放、创新等八个方面,采用案例研究的形式编写,全面系统地解读新课堂的创新教法。
本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教学具体事例为载体,编写中引入大量名校名师的经典案例,每个案例后面都有“评析”和“思考”。 “评析”是由主编者在尊重教师体验、领悟的基础上,围绕案例所提供的丰富情境和思考空间做一个精彩的评析,并对案例中所蕴涵的创新教法进行提炼,帮助教师们拓宽视野,“举一反三”。 “思考”一栏,用一两个思考题来启发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和自己的课堂实践相结合,在比较中辨别、内化和提升。
除“陈”推“新”是编者编这本书的真正用意所在,诚如这本书的标题“新课堂”“创新教法”所标示的。夏老师(对编者的称呼,以下都这样称呼。)认为,“自主的课堂”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去理解: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的角度讲,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育角度讲,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寻求教师的帮助的。学生是蓄势待发的船,是拉满弓弦的箭。联系我们的实际教学,这样的状态是学生天然会有的吗?或者是能够持续拥有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需要教师的能量,发挥教师的威力,其实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创造自主的课堂。
关于“合作的课堂”夏老师强调:“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洽,达到共识、共赏、共进”。正如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的确,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式学习,但情况五花八门,存在的误区也有多种: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信马由僵,放任自流。夏老师认为存在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有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