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激情遭遇冷漠——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当激情遭遇冷漠
——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
重庆育才中学 孙成霞
一直对语文课情有独钟,认为她在所有学科中是最富有激情的课,或者说是最不能缺少激情的课。因为语文课绝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她“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 语文课凝聚着文章作者和语文教师的智慧与激情。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对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着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激情。激情是语文课的生命。
但现实中的语文课状况却令人担忧,有的教师满堂灌,划重点,押考题;为了应试,常常越俎代庖,事无巨细,包办代替。阅读教学往往成了对一篇篇优美文章的肢解,课堂充斥着絮絮叨叨的讲解、提问和密密麻麻的板书,标准答案代替了自我思考,枯燥的理性分析代替了丰富的感性体验,哪里还有激情可言。也有的教师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却或万分痛苦,或冷眼旁观,或昏昏欲睡。不但理科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就是对文史类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也只是喜欢“语文”而不喜欢语文课。强烈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最能进入学生心灵深处、最能扬起青春风帆的的语文课变成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学生当然不感兴趣;而教学既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也就谈不上教学效益的提高。
当激情遭遇冷漠,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