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50个字。
《七律长征》学案
臧贻曙
【学习目标】
1.掌握诗句的含义,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预习导航】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山()云崖()大渡桥横()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含义。
(1)等闲:(2)逶迤:
(3)磅礴:(4)云崖:
(5)尽开颜:
3.“七律”是的简称。每句个字,共句。这首诗以“长征”为题,写出了红军的辉煌战斗历程,表现了红军。
4.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其意无穷,像“无限风光在险峰”“万水千山只等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些不朽诗句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你还知道毛泽东的哪些诗句,也表现了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问题导读】
1.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1:诗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长征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草芥,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探究2: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解,并分析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红军战士眼里的山。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探究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面对这千年积雪万丈高寒的岷山,庸人懦夫只有胆战心惊,丧魂失魄,而红军战士却是“更喜”。“更喜”二字,饱含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表现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本色。“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战士们的双重喜悦,一重是战胜雪山的喜悦,一重是胜利在望的喜悦。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陕甘宁根据地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