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50个字。
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堂实录
流浪客改编
最近开设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开课的过程,虽然短暂,却有一些收获。
课题是第四单元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苏教版八年级上)。作为单元略读课文,处理为1个课时。课前的设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味语言认识西双版纳的美;利用文本进行词语、语句的训练(二者是合二为一的)。课在任教的两个班上了两次,第二次做了一些调整。
第一次教学情况如下: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认识西双版纳的美;
利用文本进行词语、语句的训练。
课堂进程:
一、引入
教师活动
大家应该知道这段富于特色的音乐和这组图片,展现的是哪个地方吧?(PPT展示一组图片和《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
我想考考大家的瞬间记忆力,刚才的音乐和图片,留给你一些什么印象?(预设2位学生)
学生活动:
答:西双版纳
答:音乐活泼、轻松;图片很丰富,美丽自然风光。
教师活动
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西双版纳轻松、活泼的生活节奏,图片给了我们西双版纳丰富的视觉享受,那文字中的西双版纳,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
二、语句品味
1、佳句品读
教师活动
我们课前已经要求大家预习过这篇文章,首先我们就来交流交流,在你的阅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有哪些?为何印象深?
(预设5位左右学生交流。在追究为何印象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修辞、句式的使用。并注意朗读的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的语段,进行自己的阐述)
2、小标题改写
教师活动
刚才,我们交流了文章中,我们读到的印象比较深的片段,从作者的角度讲,他想要在整篇文章中,给我们描述西双版纳的哪些内容?从哪里看到的?小标题使用也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在阅读时,你对这些小标题的有什么印象?(预设学生集体回答前面的问题,1位学生回答最后1问。)
学生活动
答:让人感觉小标题比较整齐,文章内容很丰富,富于变化,同时能更轻松地阅读。
教师活动
不过,我们也发现,本文的小标题字数虽然相同,形式并不一致,我们能不能从语言的角度,让这些小标题变得更工整、更漂亮、更美呢?(原文:高高望天树、主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
我做一个稍微具体的提示,你可以保留部分原标题,也可以全部改换,最终的要求是工整,并且这些小标题依旧要概括作者所写的内容?明白吗?看谁改写得更好?超过作者?这有点难度,所以我们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来应对,请前后左右四人组成一组,合作完成,最后我们希望把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最好的结果呈现出来。(预设3组学生(代表)写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