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时间:2004年6月2日 班级:初三(2)班 教师:赵娟
一、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为”,“于”的用法
三、 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学设想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较为复杂多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一个要点。学生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为其中的变化而困惑,头疼。基于这一情况,同时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特设计此课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虚词的用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归纳文言知识点,为他们今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上一堂文言复习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而虚词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之
1、用作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①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②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③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2、用作助词① 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③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