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温一中 吴群勇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而这新理念是可以通过至少可以借助体验来实现。因为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完全无法替代。这说明在体验中,主体的角色得到了完全的确认。
语文教学活动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比,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理念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处处充满了情,教材、教师、相关资源、学生之间。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路经。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媒介物引领学生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文本文质优美、情深意切的特点在朗读中体验情感。课之初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的范读,带入情景,让学生披文入情,初学课文时就感知全文的基调,对文中情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课之中,教师在学生感知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精读中探索作者的情感轨迹,从感知情感的外部形态上升到理解情感的内在意义。对情感体验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展开想象。因为理解没有想象的参与就不会扩展和深化,想象越活跃,理解就越深刻,情感也就越强烈。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体验得到底有多深,当然还需通过朗读来体现。课之终,可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从诵读中将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其次从教材出发的,一篇篇不同体裁、不同作者、不同内容、各具特色的课文为我们提供的情感体验的方向又有所不同。对于小说、戏剧,我们的关注一般集中在人物的命运上,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感知人物,认识作品,确定我们的情感态度,而对于诗歌、散文,我们的关注一般凝聚于作家所描写的景物上,通过景物体味作家寄寓其中的感情,激发我们的情感。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表情达意的方式。豪放飘逸的李白总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情冲击,让我们震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极强的夸张形成了强烈的冲动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的不同文本进行情感体验教学。
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进行的。教师是情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顺利进入作品;可以提示要点,提出问题,引领着体验活动不断走向深入;教师还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去引发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情感体验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无论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多么丰富深刻,都无法替代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一种经历,是一个过程,心灵只有在这个经历与过程中才能发育成长,谁也不能替代。教学活动中的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其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得到情感的体验。例如宁波效实中学的李竟在上《土地的誓言》时,充分利用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调动自我情感感染学生,又反复借助文本 “白桦树” 这一段体悟作者对土地的依恋,哀痛以及思乡爱国的炽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