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0字。
动作描写的神奇作用
邱志民
老舍先生是小说大家,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告诉我们一个描写的秘诀: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立起来。作家莱辛也说:“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动作描写的神奇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有画面感,能使被刻画的人物像影视画面一样,活跃在读者面前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里的“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挣”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范进中举后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动作。再如朱子清的《背影》里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里的 动作描写细致逼真:手的动作是“攀”,脚的动作是“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的竭力、挣扎和不屈,于是父亲努力的样子浮雕一般清晰地刻入读者的脑海,他那肥胖的、狼狈的、艰难的背影,也定格成儿子心目中长久的记忆。
有穿透力,能透过一举手一投足,窥见心态、心境、性格等内在的心灵秘密 例如《红楼梦》中写刘姥姥到了荣府的大门前,有这样的动作描写:“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描写刘姥姥用了“掸”“教”“溜”“蹭”等几个动词,透过刘姥姥的这些动作,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刘姥姥自感卑微的内心世界。再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有这么一段:“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的“攥”“舒”“缩”“揣”等几个动词,包含着丰富的讽刺意味,揭示出他贪财而又虚伪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