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出师表复习教案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初级中学 胡思德
复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
4、背诵理解重点语句。
5、课文内容拓展。
复习过程:
一、解题:
1.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2.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3. 诸葛亮写作意图(即课文梗概介绍):
二、背诵 课文片段后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背诵《出师表》第1、2、5段后回答:在这三段中分别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背诵《出师表》第6、7、8、9段后回答(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2)如何看待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1)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
有二十一年矣;(6)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7)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7)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8)
(2)、摒弃封建忠君思想,学习他为国家兴盛强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解释句中标记的实词:
1、中道崩殂(帝王之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时候 )
3、追先帝之殊遇(追念 )( 特别的知遇,指刘备的信任 )
4、妄自菲薄( 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菲薄,轻视 )
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比喻。义,适宜恰当 )
6 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
7、付有司论其刑赏( 给予,交付 )( 罚 )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彰显、显示 )
9、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
10、性行淑均 ( 淑,善 )( 均,公平、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