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健康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健康的竞争意识的培养
广西崇左罗白中学:贝克汉姆
当今社会,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对未来就业者而言,非常重要。对于有自卑、畏惧等心理障碍。学识技能滞后的学生来说,就更加重要。因此,培养后进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应该是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大任务,值得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位任课教师重视和研究。
一、什么是竞争和健康的竞争心理
所谓竞争,是指人们为超越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社会心理学家RA巴伦认为“竞争是由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的人,大大超过能够实现目标的人而产生的。”
竞争的这种目标性和排他性,形成了两类不同的心理:健康的竞争心理和不健康的竞争心理。
健康的竞争心理是指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认识水平、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情绪、超越客观现实的意志行动的个性特征。也就是建立在健康心理基础上的对外界活动所作出的一切积极向上、奋发迸取的个性反应。不健康的竞争心理则是建立在与其年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认识水平、消极的情绪、薄弱的意志、不良的动机和行为占优势基础上的缺陷性个性特征。一种不健康的超越性目标趋向心理。
在学习生活中,不健康的竞争心理表现为:有的为取得老师的信任,打击毁谤他人;有的为评上三好生、优秀干部或入团、补考及格,请客送礼;有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偷窃钱物等等。健康的竞争心理表现为: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采取积极的行动以达到对学校、班级集体的有效适应。如: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和竞赛,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面貌。
二、后进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培养面临的障碍
(一)后进生的心理缺陷
后进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培养面临的第一大障碍就是他们的心理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为:
1、自卑。由于平时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成绩和操行也一直处于一般状态,老师不赏识,甚至存在歧视态度,在同学心目中无地位,产生自卑感,缺乏竞争欲望,竞争意识淡保。
2、过度自尊。有些后进生在自卑心理氛围中又往往表现出特别强的自尊,一般不愿意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他们希望老师点名请他们参加,这样,既让自尊心得到满足,万一比赛成绩不理想,也可以有退路,“是老师要我参加的”。
3、畏惧。尽管学习态度较认真,但成绩不理想,而且缺乏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人前说话羞于表达,遇事怯场,有畏惧感,对集体活动缺乏参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