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诗词解读50首
- 资源简介:
约16610字。
0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破山寺即兴福寺,是一首写景诗,清幽的景致令人忘俗。
A、①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②颔联描绘的景色:幽深,清寂的山寺之景。③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④尾联:表现了诗人欣赏禅院这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空门的情怀。
⑤“悦、空”两字形容词作动词,使……欢悦,使……空。
⑥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浓厚禅隐倾向。
⑦“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①“曲径”好,因为“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情趣;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视觉三色原理;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象,②因为它曲曲折折,有情趣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⑧三四句用“曲”“深”等字表现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B、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空”字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美好精神状态。两句表现了作者欢悦、安祥、空灵的心境。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分为四联,你最喜欢本诗中的哪一联?说说理由。颈联,写出了一幅山水相依,万物相伴的和谐美景,使人流连忘返。
D、“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此声衬静,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钟磬之音的反衬,使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更显肃穆庄严。
E、源出本诗的两个成语是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
F、颔联为传世绝,试分析创作巧妙之处。不但艺术地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观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因此,由之而生发的“曲径通幽处”四字,竟成了以后园林艺术,文学艺术中的美学追求。
G、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精巧,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意旨。请联系本诗谈谈他的这种创作风格。起首两句交代时、地、事后,很快就曲径通幽,步入禅房,继之而来的两联写后禅院之景,“山光悦鸟性”描写大自然万物的和谐景象。“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也在此时,寺院的钟馨声仿佛为世间惟一的声响,诗人的全身心都沉浸在佛音中。诗人颇为浓厚的禅隐思想正是在这种平易的叙述中逐步流露出来的。
0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有《昌黎先生集》。
A、①首联对比鲜明、高度概括。朝奏夕贬:极言获罪之速,表达了自己因忠而获罪而贬官远迁的愤慨之情。
②颔联表达了自己虽遭沉重打击,但正言直谏的勇气,忠君报国的信念没有丝豪改变,刚直不阿之形象跃然纸上。
③颈联写景抒情。景:高山峻岭,云雾茫茫,雪拥蓝天;情:身空何处是归宿?诗人不由得百结愁肠“马不前”英雄失路,情悲且壮。
B、左迁:贬官;九重天:皇帝;圣明:颂皇帝;肯:岂肯。
C、说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的意思。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本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我衷老就吝惜残年余生?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利益而甘愿献身的精神,同时也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