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430字。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明孝陵的建筑布局、特色、艺术成就
理解明清皇陵以至中国历代皇陵建筑所反映的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教学重点 明孝陵的建筑布局与建筑特色
教学难点 明孝陵古建的众多专有历史名词
教学设计
第一目明孝陵的兴建。
(1)明孝陵的选址
由学生朗读或自行阅读,自行提出问题,由教师对一些较为生疏的专有名词(如“风水格局”或不熟悉的历史、地理知识加以点拨和解释补充
教师补充:为什么明孝陵在南京,而不是像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十三陵都在北京?对朱元璋起义反元、定都南京并建明故宫过程作一简单回顾。
对课文中提到的明初开国功臣刘基、徐达、常遇春应作适当介绍。
(3)马皇后、朱元璋入葬和明孝陵的命名
注意以下几点:(一)明孝陵都有哪些人入葬,主要提到先为马皇后,后才是明太祖朱元璋。其实这个皇陵建筑群内,还葬有死于朱元璋之前的皇太子朱标、殉葬的40名妃嫔,以及明孝陵周围起“拱卫”皇上的功臣们的群墓。
(二)讲清为什么课文先讲明孝陵“基本建成”时间为5年,后面为什么又说“前后费时长达30年之久”?应讲明5年是指1376年至1383年,这是指孝陵大殿建成,是为陵墓主体工程完成。后来又补建一些附属工程,直至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才最后完毕,从1376年开始筹建,至1405年最后竣工,达30年。
(三)讲清明孝陵命名来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为1382年马皇后逝世时,谥号为“孝慈”,表示对马皇后的崇敬,称为孝陵。二则有更广的意义,取中国儒家重要思想“以孝治天下”之意,将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加之于陵墓的称呼上。
第二目 “明孝陵的设计理念”
(1)唐、宋皇陵的“上、下宫”制
讲述:自秦汉以来的我国皇陵建筑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前后有继承有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从中国陵寝史研究的观点认为,其相同点更同于不同点,在几条共同原则下,